“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这句诗深刻揭示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人的头脑认知世界,是一个不断从“主体”演变为“客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某一阶段的主体,会成为意识下一个阶段的对象。这里的“客体”,是指人能够掌控的事物或人;而“主体”,则是人无法控制,反而会被其控制和影响的状态。就像身处庐山之中,庐山是主体,我们被其影响,也就难以看清庐山全貌。
人类意识具有将主体转化为对象的见证能力,这推动着意识不断发展进化。正如罗伯特·凯根所说:“总结发展,没有比一个发展水平的主体成为下一个主体的对象更好的方式了。”
我们站在某个认知级别看世界,此时这个级别是我们的主体,我们以观察者身份存在。当我们迈向新的认知水平时,会先把之前的级别确定为客体。这一过程,就如同意识在沿着阶梯不断攀登,每一次主客体的转换,都是我们突破认知局限,实现意识进阶的关键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