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讲的经络及穴位,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的华人,都能在感知与实践中体会到它们的存在。比如挤压合谷穴,那独特的酸胀感便是经络穴位作用的体现,针灸历经数千年的治病实效,也有力证实了这一点。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解剖学中却寻觅不到它们的踪迹,这表明经络及穴位并不存在于肉眼可见的空间,而是隐匿于更深层次、更为微观的空间。
中医治病常常从微观空间切入,用药多基于微观层面的理论,从精微处调整身体,故而能达到较为彻底的祛病效果。与之不同,西医多从表面空间入手。中医理论的核心是脏腑与经络,若否定针灸穴位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否定了中医千年传承的理论根基。
中医倡导“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通过内在的调养来预防疾病,注重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未病”的目的,这其中蕴含着古人对生命与健康的深刻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