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与恐惧:积极教导的迷思

人的欲望,不只是对物质安全的追求,更多是对内在心理安全的渴望。人们试图通过美德、信仰、国家等途径,获取内心的安稳,却也因此产生了各种局限且冲突不断的集团和观念。

对安全及所求目标的欲望,催生出对教导的接纳、对榜样的追随、对成功的崇拜,以及对领袖、救世主、大师、古鲁权威的尊崇,这些都被视为积极的教导,实则不过是不动脑筋的模仿。

被引导的欲望,本质是恐惧的产物。人们因感到不安全,目睹人世无常,便渴望获得安全与永恒。可这种欲望恰恰是恐惧的助推器,于是人们逃向确定和已知,躲进信仰、仪式、爱国主义以及教义导师所构建的令人安心的规则里。但这些反而在人与人之间制造了冲突。

若想解决问题,必须探究其根源。这些所谓“应该想些什么”的积极教义,实际上延续了恐惧,具有破坏性。它们看似带来希望,实则掩盖了内心真正的不安,唯有打破这些迷思,才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