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小我不在乎思维带来的焦虑困惑
不在乎将来发生什么
一切本来很简单。生活中的复杂
是因为小我破坏“真相”的简单性
正是自我,让生活变得艰难
你越认为你是有限的自我
你就需要越多的努力
这不会把你带到你想去的地方
你想做一些非凡的事情吗?
你想让自己变得伟大吗?
你有多伟大是永无止境的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低于自己
那么怎么可能实现呢?

这一切取决于你的目标有多高
如果你的目标很高
但你没有达到目标
你仍然可以达到最高点
如果你的目标很低
你就永远达不到目标
你可能会偏离你的目标
但你永远无法超越你的目标
因为那就是你的目标所在
这是不会发生的。

永远追求最高的,止于至善
永远梦想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无论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无论你是谁
因为你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
你只是朝着这个目标前行
然后就不经意学会了航行。

执念如茧,困心成苦

人生在世,痛苦常伴,
其根源往往在于内心深处的执念。
我们的脑海里,总是勾勒出理想
的生活与事物发展的轨迹,
一旦现实偏离设想,
痛苦便如影随形。
我们拒绝接受某些情况的发生,
却无力阻止,
只能被痛苦瞬间淹没;
满心期待事情按特定方式发展,
一旦背道而驰,
痛苦便悄然滋生。

即便得到了一直渴望的东西,
又会因害怕失去而陷入痛苦的泥沼。
人性中的贪婪与欲望,
同样是痛苦的源头。
佛说众生皆苦,正是因为心中
充斥着太多既定的期待与欲望。
这些欲望驱使着我们,
为了健康、婚姻、孩子、
财富、名声,不断奔波忙碌。

内心的需求不断涌现,
皆因执着于自己认定的方式。
有了这份执念,
我们踏上征程,
努力让事情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拼命获取自认为安稳可控的东西,
同时极力避开那些可能带来不好
结果的事物。
可在这追逐的过程中,
痛苦从未远离,
反而如丝线般缠绕,越缠越紧,
让我们困于其中,难以解脱。

如果错了怎么办?

如果你尽力去做,就不会出错,
剩下的部分交给大自然,天道,
你坐在那里,朝着你的目标前进,
力量在逼近,尽力做出最好决定,
而你没有因为任何原因错过了它
你并不虚弱,没屈服于其他事情,
你瞄准了一点。
每次都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
风会把你吹回正轨,
这不仅是你在做什么的问题,
是自我努力和意图与优雅的平衡。

我们要的是借由体验、感觉而来
的智识,并将其融入我们的存在
那样的智识才是唯一有助于成长
你需要担心的是,你故意不坚持
所看到的内在清晰,
不知何故玩得有点过火,
欲望或恐惧故意混淆了清晰度。
若你对灵性道路没兴趣,
那么只会执着于感官世界,
唯一想改变你的人,是你自己。
若你想改变,意愿必须非常强烈,
因为你长期受到习气的控制,
就像一个溺水者渴望空气一样,
想要摆脱习气的控制,
你的本我就像渴望空气的溺水者。

突破学习定式,探寻高效之道

“我不是那样学的”,
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语,
背后或许藏着限制我们学习进步的
思维定式。就好比坐在码头边,
干看着游泳课却不沾水,
这根本算不上真正在学游泳,
充其量只是“打酱油”式的旁观。
关于学习方式,理论众多。

如今在网络上,我们正经历
一场史无前例的学习大实验,
海量的视频、播客和互动课程,
几乎能教授任何知识技能。
依据我的经验,有两种看似
让人不太舒服的学习方法,
却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就是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
先大胆去做,
哪怕一开始做得不好,
在不断试错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与他人相互支持、共同探索,
不同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能让我们看到更多可能性。
当然,
或许有少数人确实能通过阅读摘要,
轻松吸收新思想和新技术。
但倘若你追求的知识或技能至关重要,
我真心希望你能尝试这两种最有效的
学习方法,打破固有的学习认知,
开启高效学习的新旅程。

认知革新与量子意识

1993 年西拉格《统一场论》问世,
借此开始洞察星球与宇宙真相。
我们能意识到,
自身大脑内量子波的非局部活动,
竟让神话成为对未来的记忆。
如古老宗教中永生的幻象,
其实预演着当下长寿研究的最终走向。
现实中,他们已拥有类似
“魔法飞毯”“七里靴” 的科技雏形,
正全力构建新的生活蓝图。

在这头脑革命的推动下,
我们朝着更高智力、
更优情感平衡、神经躯体的
愉悦及元编程智慧加速迈进。
浪漫小说里的超人类英雄,
正映射出他们蜕变的方向。
而在东方,那些神经躯体回路
更为发达的人群中,
菩萨誓愿不再是空洞幻想。

尽管其承诺救赎所有有情众生,
看似宏大,
但从量子意识与认知革新角度看,
这是他们对未来发展与
众生和谐的一种前瞻性愿景。
在探索中不断突破认知局限,
逐渐理解量子世界与自身
发展间的神秘关联,
开启全新的认知与进化旅程。
创造力在每一个有感知的生物中
都部分被释放出来,
在适当的银河系遗传时间,
通过头脑革命得以完全释放。

灵长类与量子意识的迷思

生物的每一个蜕变阶段都
堪称一次量子跃迁。
量子连接具有非局部性,
这就注定在内省与冥想时,
内心无法找到所谓 “自我”,
毕竟 “内在” 与 “外在”
这种欧几里得式参数,
并不适用于量子世界。
然而,人类——灵长类动物
难以理解这一复杂原理。

当因创伤、受虐的宗教仪式、
食用含生物碱草药,
或单纯因统计偶然,
其神经原子回路将它们
推进量子意识状态时,
它们全然不知自己已超脱时空。
即便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后,
灵长类依旧认为空间和时间
如同墙壁般坚实、不可撼动。

受限于自身认知,
灵长类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想象。
比如在进入特殊状态时,
它们想象自己如同灵魂出窍般
在空间中穿梭,并将这种现象
称作 “星体投射”,
还编造了一整套关于天堂、
地狱、神灵、天使、不明飞行物
等神话和迷信观念,为这些量子
体验绘制欧几里得式的 “地图”。
被困在自身的认知框架里,
难以窥探量子意识背后的真相,
对那些奇妙体验给出的只
是充满局限的灵长类式解读。

破局限之茧,理解真正的强大

人生常感局限,并非世界促狭,
实则视野如井蛙观天般狭窄。
世界的本真,
绝非仅靠肉眼看见表象,
而是需洞察其内里的看透。
困住人生脚步的,
往往不是周遭环境,
而是内心的心境。
真正的强大,并非是外在的强硬,
而是内心的柔韧与通透悟道。

我们在得与失间反复纠缠,
在荣与辱中奋力挣扎,
在人世的起起落落里茫然失措,
满心以为尽力便能收获圆满结局。
然而,“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世间的规律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你强求越多,失去的速度便越快。
那些过于刚强的事物,
最终多逃不过折断的命运;
过于执着的追求,
往往会走向失控的境地。

我们总是一心渴望变得强大,
却从未静下心来思考,
到底何为“真正的强”。
水,至柔无比,
却能水滴石穿;
风,轻柔无形,
却可移山填海;
夜,黑暗深沉,
却孕育着黎明的希望。
至柔之物,懂得屈伸之道;
至刚之物,反倒脆弱易毁。
强者能在复杂世事中,
灵活应对,坚守自我,
于无声处,积聚磅礴力量。

生活的沉重:成长的契机

假期已成为遥远的回忆,
而春天似乎还遥不可及。
对许多人而言,
这是一个静谧的季节,
悲伤、压力,
甚至孤独等情绪悄然滋生。
或许是因失去某人而悲痛,
或许是旧日回忆涌上心头带来
的重压,又或许只是生活起伏
的现实让你有所感触。

有这些感受很正常。
生活本就并非一帆风顺,
而每年的这个阶段似乎更凸显了
这一点。但是,
如果我们不把这些沉重的情绪
视为可怕或需逃避的事物,
而是看作机会,会怎样呢?
倘若二月不只是用来艰难熬过,
而是用来探索这些情绪能教给
我们什么,又会怎样呢?
我们真的有机会将艰难转化为
有意义,甚至美好的事物。

给经历贴上“好”或“坏”的标签,
这是人之常情。
我们总想永远停留在美好时光,
彻底避开糟糕的时刻。
但生活并非如此,说实话,
这反而是件好事。
事实上,那些较为沉重的时刻
往往最能促使我们成长。
它们要求我们停下脚步,
进行反思,
并深度感受——而在日常忙碌生活中,
我们很少被鼓励这样做。

倾听内在能量,开启自我疗愈

我们都曾深陷类似困境,
在生活的洪流中逆流而上,
极易产生被困住或与周遭世界
失联的无助感。但实际上,
解决之道不在远方,
恰恰藏于我们内心深处,
静候被唤醒。
在无尽的压力与纷扰之下,
潜藏着一股生命能量,
本应毫无阻碍地在我们身体里奔涌。
这股能量,
是支撑身体、润泽情感、
滋养精神的源泉。

一旦重新与之建立连接,
身心的沉重枷锁便会悄然松动,
疗愈也将不期而至。
生活宛如一面镜子,
你邂逅的人、历经的艰难险阻、
收获的欢乐时刻,
无一不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当你感到诸事不顺、
不堪重负或心绪不宁时,
极有可能是内在能量正急切地
向你发出信号。

你也许在不自觉咬紧的牙关、
疲惫无奈的叹息里,
或是对亲近之人无端的发火中。
与其在这些时刻盲目挣扎,
不如停下脚步,轻声自问:
“这究竟在向我传达什么信息?”
反思并非自我苛责,
而是用心洞察表象之下的真实情绪。
如同阳光洒在池塘泛起的涟漪上,
能让你清晰且温柔地感知内在能量。

选择信念,塑造身心状态

我们拥有一项至关重要的权利
——选择看待世界的视角。
你可以戴上“玫瑰色的信念滤镜”,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
这为身体的良好发展营造了优渥
环境;反之,若戴上“黑色滤镜”,
将一切都笼罩在灰暗之中,
身心便极易被疾病侵袭。
恐惧与爱,
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而抉择的主动权紧握在自己手中。

实际上,
若你选择看见一个爱意满溢的世界,
身体会如同收到积极指令,
回馈以更为健康的状态。
反之,若坚信自己
身处充满恐惧的黑暗世界,
身体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会进入一种应激的生理状态,
进而损害身体健康。
学会运用心智力量推动自身成长,
是生活的一大秘诀。

这副“玫瑰色眼镜”,实则是
细胞茁壮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
积极的想法,是通往幸福、
健康生活的生物学刚需。
正如圣雄甘地所言:
你的信念成为你的思想,
你的思想成为你的话语,
你的话语成为你的行动,
你的行动成为你的习惯,
你的习惯成为你的价值观,
你的价值观成为你的命运。